统编教材三下作文单元《这样想象真奇妙》怎么上?三位特级教师邀你一起探讨
明确定位·整体架构 ·分步达标
——统编教材三下习作单元《奇妙的想象》教学思考
张祖庆 李竹平 李 斌
一、梳理核心价值,明确教学定位
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,每册均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。这八个习作单元的关键要素依次为:观察、想象、写事、写景、写物、写人、围绕中心意思写、表达真情实感。
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,所以美国将母语分为“阅读”和“写作”两门独立的课程,这充分体现了写作的重要性。日本的教科书,作文教材分量远远超过了阅读教材。一直以来,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组建单元,“习作”没有独立的教材,也缺乏相应的训练序列,只能附着在“阅读”后面。长期以来,我们的语文教学,存在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,“习作”无形中成了“阅读”的附属品。统编教材设立习作单元,旨在提升习作地位,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。虽然,习作只是一个单元,但这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大胆创新和重要探索。
再者, 过去的教材习作,大多以话题的形式呈现,习作知识模糊,习作支架欠缺,虽然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,但由于习作要求笼统,一线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,只能凭个人经验,摸着石子过河。而新增的习作单元,围绕某一方面的习作能力,通过“导语”呈现的语文核心要素、“精读课文”的课后练习、“交流平台”的总结语、“初试身手”的提示、“习作例文”的旁批和“习作”的具体要求,让习作训练可视化,为儿童习作搭建支架,提供有效策略。这一切,只在为儿童掌握习作技能提供了拐棍。尽管“阅读”和“写作”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,但是中外母语教育实践都已证明,恰当的“读写结合”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。习作单元,采用读和写相结合的编排策略,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都明确指向本单元的表达方法,有利于找准读写结合的点,从而为“习作”提供精准的联结点。
此外,任何能力的形成,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习作能力也是如此。过去的单元习作,一个单元一个内容,单元与单元之间,往往没有明显联系。而且,受阅读教学的影响,习作教学课时量明显不足,单元习作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成,也不利于形成习作技能。现行习作单元的编排,首先在课时上为习作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;其次,把习作技能分散在不同的课时中,体现“小步前进”的原则,有利于分解目标,分散难点,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。其三,习作单元从“导语”到最后的“习作”,每个板块都具有相应的功能,同时又构建了一个阶梯性的单元习作训练体系,通过一个又一个能力点的叠加,最终逐步形成习作能力。
综上所述,习作单元的设立,让习作有了独立地位,让习作有了可视支架,为儿童习作能力的提升,搭建了循序渐进的阶梯。
二、整体解读文本,明晰学习路径
统编教材三下第五单元围绕“奇妙的想象”这一主题,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:精读课文、交流平台、初试身手、习作例文和习作。五个板块的先后顺序安排,蕴含了达成习作目标的内在学习逻辑,即由感性到理性建立对想象的认知、循序渐进地习得想象表达的能力和方法。
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:《小真的长头发》《我变成了一棵树》《一支铅笔的梦想》《尾巴它有一只猫》。前两篇是第一板块的“精读课文”,后两篇是第四板块的“习作例文”。其基本设计思路是这样的:“精读课文”,让学生感受想象神奇,知道想象源自内心,激发想象欲望,在阅读体验和参与故事建构中感受想象的乐趣;“交流平台”则通过话题的方式,分享对想象的体验和认识,进一步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想象欲望,将对想象的感性体验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知;“初试身手”顺应了学生内心的创造欲望,为学生提供了初步实践的机会,激发例文学习热情;“习作例文”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思维支架:一是在遇到“命题式”想象作文写作任务时,如何通过对题目的提问打开思路,放飞想象;二是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方式展开想象,创造想象故事;“习作”是在前面系列言语活动实践的基础上,进行综合运用,完成习作任务。这样,循序渐进地落实了以阅读促想象,以想象促表达,以表达体验想象的乐趣和价值。
如果说精读课文与写的联系是隐含式的,是感性大于理性的,那么,两篇习作例文就是为学生接下来的习作表达提供直接的、直观的“例子”,教师要结合例文的旁批,进一步明确的是在哪些方面为学生提供示范。首先,通过对题目的追问,激发想象,尝试建构自己的故事内容。第二,通过了解例文故事围绕“主角”做了哪些想象,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,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想象自然合理地展开,让想象逻辑清晰。第三,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思路、策略展开想象(《一支铅笔的梦想》是相似想象,《尾巴它有一只猫》是逆向想象)。其中第三点要跟两篇精读课文联系起来,让学生认识、学习多种不同的想象方式(《小真的长头发》是相似想象,《我变成了一棵树》是相关想象)。当然,想象的方式,要适当内隐,要“盐在水中”而非标签式的。总之,要重在想象思维的打开,而非想象知识的灌输。
三、板块推进教学,分步达成目标
有了对文本的整体解读,那么,整个习作单元的教学,大致思路就清晰了。整体来说,这个单元的教学可能需要6-8课时,顺序渐进,螺旋上升。以下是大致的三个教学阶段。
第一阶段(2课时)
小真的长头发+我变成了一棵树
教学素材 | 小真的长头发 | |
教学目标 | 1.通过多篇文本的自读和交流,结合自己的经验,懂得想象来源于内心的情感和愿望; 2.通过听读的方式,参与小真的想象,体会想象的奇妙,丰富表达实践,激发想象热情; 3.通过对文本的品读,初步感受什么是“相似想象”。 | |
教学板块 | 教学活动 | 设计意图 |
一、交流预习情况,初探想象何来 | 1.说一说最喜欢本单元四个故事中的哪个故事,为什么? 2.结合具体文段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或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想象。 | 整体入手,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乐趣,认识想象源自内心需要。 |
二、运用听读形式,参与故事建构 | 1.学生不看文本,听老师读《小真的长头发》,根据老师的引导、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展开对话交流,感受想象的奇妙,积极参与想象,丰富故事内容。初步了解本文想象的特点(相似想象) 2.教师简单介绍《小真的长头发》是一个绘本,引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故事也加工成绘本故事。 | 利用读/听的方式分享故事,将学生“卷入”故事现场,设身处地的参与故事创造,让情感和语言相谐相生,使得言得意得法水到渠成。 |
三、联系第二篇课文,感受想象乐趣 | 1.为什么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? 2.你有过小真或英英一样的想象经历吗?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?说来听听。 | 将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有效融合,为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做好情感和素材铺垫。 |
第二阶段(2课时)
《一只铅笔的梦想》+“初试身手”之《瞌睡虫国王》
教学内容 | 瞌睡虫飞出来啦 | |
教学目标 | 1.领悟大胆想象的方法:想现实中做不到的、想别人想不到的。 2.能根据瞌睡虫的特点,运用大胆想象的方法,想象它们飞出洞口之后发生的有意思的故事,用一段话写下来。 | |
教学板块 | 教学活动 | 设计意图 |
一、回顾课文,梳理方法 | 1.上节课,学习《小真的长头发》这个故事时,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特别亮,有的还忍不住笑了。说说看,哪里最有意思? 2.抽学生交流,教师点拨。(结合学生的交流,教师相机追问) 3.小真原本留的是短短的妹妹头,在想象的世界里,头发竟然长得老长老长老长,连留着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都羡慕得不得了。大胆想象让小真实现了美好的愿望。 4.《一支铅笔的梦想》这篇课文写了铅笔的五个梦想,你觉得哪个梦想最有意思……(抽生交流,教师相机追问) 5.其实,大胆想象是有秘诀的,你发现了吗?(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:想现实中做不到的、想别人想不到的) | 回顾《小真的长头发》《一支铅笔的梦想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,目的是梳理大胆想象的方法:想现实中做不到的、想别人想不到的,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 |
二、尝试方法,大胆想象 | 1.接下来,咱们也来试着大胆想象。有一个特别的王国,名叫“瞌睡虫王国”,(PPT出示图片)里面住着好多好多不同肤色、不同性格的瞌睡虫。(板书:瞌睡虫;PPT出示图文) 夏天到了,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,它们纷纷飞出洞口……(板书:飞出来啦) 2.瞌睡虫都有什么强大的本领? 3.飞出洞口之后,(PPT出示)瞌睡虫来到哪里?它会让谁睡着呢? 4.抽生交流。 5.刚才,同学们大胆想象了瞌睡虫飞出洞口之后,来到哪里,会让谁睡觉。瞌睡虫为什么要让他们睡着呢?(PPT出示思维导图)是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,又或者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吗?睡着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?下面,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继续大胆想象,把故事连起来说给同桌听听,注意把黄色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说得再清楚些。 6.抽生交流。(紧扣大胆想象的秘诀,引导学生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,说出瞌睡虫让别人睡着的原因和睡着之后发生的有意思的事) | 该环节首先创设“瞌睡虫飞出洞口”这个语境,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动机。接着,说出瞌睡虫的本领,目的是引导学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想象。随后,让学生交流瞌睡虫来到哪里,会让谁睡着,目的是紧扣大胆想象的秘诀,引导学生打开思路。最后,给学生提供思维支架,帮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维路径把故事说清楚,也突破故事的难点,关注其中最有意思的细节。 |
三、学习例文,初写故事 | 1.我们学校的孩子也大胆想象了瞌睡虫飞出洞口之后发生的故事,他们特别愿意分享给你们。一起来看看吧。 2.分享例文。 夏天到了,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,它们纷纷飞出洞口。一只小瞌睡虫飞到夜空中,看到好多各种形状、各种颜色的星星。它忍不住亲了一下那颗草莓状的星星。很快,那颗星星眼皮耷拉下来,睡着了,从空中滑落到一位小女孩的床前。小女孩把星星藏进被窝里,可开心啦。小瞌睡虫见了,也开心得不得了。 夏天到了,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,它们纷纷飞出洞口。瞌睡虫壮壮跟几位伙伴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。傍晚的时候,突然下起了暴雨,一股巨大的山洪怪叫着冲向小村庄。壮壮带着几位伙伴用强大的催眠能量让山洪停止了前进。小村庄转危为安。瞌睡虫壮壮和几位伙伴迅速成了网红英雄。 夏天到了,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,它们纷纷飞出洞口。一只瞌睡虫飞到了一家烧烤店。看着各种各样的烤肉,闻着那扑鼻的香味,瞌睡虫实在无法抗拒,便用它熟悉的休眠法让店里的人都睡着了。于是,瞌睡虫一口气将店里的美食吃了个精光。后来,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瞌睡虫王国的国王知道了,它惩罚瞌睡虫一年之内不许吃饭。这只瞌睡虫后悔惨了。 3.你最喜欢哪个故事?哪里想得最大胆? 4.抽学生交流。 5.你们能比他们想得更大胆吗?想他们没有想到的!来,赶紧拿出学习单,用一段话将你想到的故事写下来。 6.学生写故事,教师巡视,了解整体情况。 | 想象作文的最终目的是把想象出来的故事用一定的方法表达出来,例文旨在教给学生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的语言范式。比较三个故事哪个更有意思,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把有意思的想象写清楚。 |
四、多元评价,修改故事 | 1.学生对照标准自评习作。 2.同桌分享,互评习作,进行修改。 3.抽生分享,师生、生生互评。(结合大胆想象的秘诀进行评价) 4.孩子们,别小看了想象。没有想象,就没有科技的进步,没有想象,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的生活。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,(PPT出示)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。”请齐读。 |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,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,同时进一步明确编写想象故事的方法。 |
第三阶段(2-3课时)
奇妙的想象(综合运用)
教学素材 | 奇妙的想象 | ||||||||||
教学目标 | 1.阅读习作5所呈现的题目,通过头脑风暴,激发想象灵感,打开想象思路,选择或创造自己喜欢的题目写故事; 2.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想象方法,尝试灵活运用相似想象、相关想象、逆向想象,创造有意思的故事。 3.运用追问法(或思维导图法),把创意变为写作提纲,借鉴本单元相关例文的写法,通过生动的对话,把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写清楚,与同学分享。 3.拓展文本,启迪想象思维,激发读写兴趣。 | ||||||||||
教学板块 | 教学活动 | 设计意图 | |||||||||
一、阅读故事题目,唤醒写作灵感 | 1.说一说习作5所呈现的几个题目,你最喜欢的是哪个,为什么? 2.头脑风暴,创造更多有意思的题目。 3.分享题目,有意识地将题目和本单元学到的三种想象(相似、相关、逆向)思路进行对应。 | 以教材为例,激活学生创意灵感,打开习作思维,帮助学生创造更多好玩的题目。 | |||||||||
二、曼陀罗思考,把创意变成故事框架 | 1.以其中一个题目为例,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(比如《手罢工了》,可以提:手为什么手要罢工?罢工后,人体会有哪些不适应?人体的哪些部位,要承担手的功能?他们会对手埋怨什么?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?最后结果如何?); 2.把问题填入曼陀罗九宫格,自问自答,形成故事框架;
3.运用九宫格,借助自问自答,把最想写的题目变为写作框架。 | 从故事灵感到写作框架,有较大思维跨度。本环节,借助教材中的例子,通过曼陀罗思考法,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支架,完善简要写作提纲。 当然“曼陀罗九宫格”也许学生操作起来有点难度,则可采用“鱼骨图”或者“思维导图”的方法,搭建简单的故事框架。这一步,根据班级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。若孩子对这一方法掌握有难度,则可以直接用更简单的思维导图,列出手罢工后,可能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儿。 | |||||||||
三、试写故事片段,分享创意灵感 | 1.你想象的故事,最有吸引力的是那部分? 2.怎样把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写好呢?(回顾例文,尝试让故事中的角色说起话来,把故事写得吸引人) 3.试写片段;(若班级基础好,可让学生独立试写,再作后点评;若学生基础较弱,则以《手罢工了》为例子,呈现范文,让学生直观感受,如何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,展开故事。) 4.分享片段,点评并修改。 | 学习例文写法,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,把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展开、写好。 | |||||||||
四、拓展思维方法,激活创意灵感 | 1.回顾本单元的《尾巴它有一只猫》,出示台湾作家林世仁的《古灵精怪动物园》中的两首好玩的小诗,发现想象的新方法(“逆向思维法”;“1+1=1”——让事物拥有全新的本领,这就是“1+1=1”); 2.推荐阅读《精灵制造机》《阁楼上的光》《如果世界重新开始》等书籍,感受想象的奇妙。 |
启迪想象思维,激发创造欲望。 |
四、深度反思讨论,教好习作单元
以上是我们对统编版三下习作单元的整体解读与教学构想。还有重要的两个问题,需要进一步讨论。
第一,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,其功能与呈现方式,有哪些不同?
《小真的长头发》属于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。同样是精读课文,在不同的单元中,其功能定位和呈现方式,是不同的。
如果作为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,承担常规精读课文该承担的功能。认读本课生字,会写相关生字,有感情朗读课文,感受想象奇特,领会想象源于内心,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,想象写话德国。也就是说,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,承担着“语言建构与运用”“思维发展与提升”“审美鉴赏与创造”“文化传承与理解”的功能。在具体呈现方式上,则有整体感知、生字教学、朗读训练、迁移写话、综合作业等环节。
但是,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,《小真的长头发》功能则相对聚焦。主要是通过阅读,让学生从读中学习“相似想象”的方法,并通过重点段落的研读,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话句,把想象中的故事写精彩,进而创设写话情境,迁移写话。我们认为,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,主要承担“语言建构与运用”“思维发展与提升”两大功能。至于生字词语教学、朗读训练以及常规读写作业,则不再涉及。
因此,《小真的长头发》这个文本,千万不能因是精读课文,将之教成两课时,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生字词语教学、朗读教学,这就偏离了编排意图。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,要围绕单元目标来设计,不能“穿新鞋,走老路”。否则,辜负编者用意。
第二,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、交流平台、初试身手、习作例文和习作,是教一篇练一篇,还是作为整体来处理?
这个问题,至关重要。长期以来,我们的教学,都是一篇一篇按顺序教。这样教,当然无可厚非,学习本该循序渐进。也因此,有些教师在教习作单元的时候,因袭阅读教学的思维模式,一篇一篇地教,一篇一篇地仿。其实,这可能是对习作单元编排意图的一种误读。
习作单元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编者通过精读课文、交流平台、初试身手、习作例文和习作等板块,将写作知识和技能分散在这些文本中,每个点就是一颗珠子,“想象”则是一根线,将它串成一串项链。因此,处理本单元时,切不可只见珠子,不见项链,而要胸有全局,让学生整体观照。
具体到教学实施,则要求学生充分预习,整体鸟瞰。在整体熟悉文本的前提下,尝试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,通过比较式阅读,建立写作支架,形成习作认知,提升习作技能。这个单元的教学,不是“一课+一课”呈现,而是通过整体入手、反复比较、回环往复,让“相似想象”“相关想象”“逆向想象”等想象思维,助力儿童习作,较好达成教学目标。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,“逆向思维法”比较另类,为了避免与“想象要紧扣事物特点,做到自然、贴切”相冲突,我们故意做了“后置”处理,亦即把这个文本当做拓展来用,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打开思路。当然,如果班级学生基础好,则可放到前面的板块中来。一切,根据学情,灵活处置。
总之,习作单元,作为新生事物,我们的理解和尝试,也许存在很多问题——甚至有理解和执行偏差之处。我们的探索,绝不是范本,而是一种抛砖引玉,期待得到方家指正。
欢迎在留言栏对此课教学发表您的看法——困惑/思考/建议/质疑,都可提出来。
福利赠送
先关注“祖庆说”,然后在公号后台对话框输入下面任意一个关键词,即可出现相关链接。
关键词 相关资源
女神节快乐——138节名师视频课
敬畏——《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》
朗读——大量朗读音频
书单——最新书单信息
电影——《光影中的创意写作课》课件
作文——关于作文的专题帖
阅读——关于阅读的专题帖
课程——教师怎样做课程
成长——关于成长的系列帖子;
电影写作课——电影写作课系列资料
课堂——课堂实录大全;
书目——最新书目;
小说——关于小说阅读;
草房子——《草房子》整本书阅读
忠犬八公——《忠犬八公》整本书阅读
说课——关于说课的帖子
模拟上课——关于模拟上课的帖子
穷人——关于《穷人的系列帖子》
电影遇见书——关于电影与书的资讯
今日编辑:微笑